為什麼上課孩子都聽懂了,題目也做了,考試做題卻出錯?

讓我們先看看問題是怎麼發生的呢!

 

⓵ 老師上課與解題模式:

 

同學們,我們今天要來教「XX法」,以下是這個方法的定義......如果同學都懂的話,我們來看下面三個例題.......看完這幾題後,同學們都理解了嗎?下面有幾道練習題,大家先做做看。做完之後,大家就會更了解這些定理怎麼用囉!那今天的回家作業就是習題本第1頁-第10頁。

 

⓶ 學生上課與吸收模式:

 

老師講解例題的時候,都是使用A解法。我發現課本的練習題幾乎都可以用這個方法解出來,那我就用這個方法解就好囉!於是孩子便總結出了一個「解題成功秘訣」,做各個連習題時,便依樣畫葫蘆,因為一招半式就可以闖江湖。

 

⓷ 考試時真正遇到的模式:

 

真正上了考場,奇怪!我當時做過的題目怎麼寫起來這麼卡,中間有個東西一直想不起來;或是考卷裡前看看後看看,「之前寫的例題怎麼沒有出在考卷上!」,我的成功秘訣竟然無用武之地!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分析問題原因:

 

雖然考試題目跟課本比起來,題型相對靈活,尤其是大考。但其實,考卷的題目跟孩子做過的例題都是一樣的,只是這些題目把考試範圍內同學所需要懂的觀念,經過精心設計、重新組合,以新的陳述方式出現在同學的眼前。然而為什麼只要題目轉個彎就不會了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孩子在練習時,若只是將老師所教的解法依樣畫葫蘆,並沒有自己思考過解題的原因與來由,就容易陷入「假內化」的迷思。其實他只是把老師的解題邏輯給做熟背了起來,卻沒有真正「內化」成自己的邏輯思維。

 

★這時候又該怎麼解決呢?我們提供給各位三種解決方法。

 

⓵ 先暫時忘記原先的解法,用自己的方式做一遍:

我在教書時,我喜歡讓學生在還沒學會這題前,就先讓他用類似「裸考」的方式作答。有時候會驚訝地發現,學生自己其實就可以推出一些原理或解法。若他是卡在半途,這時只需稍微指點一下,他就能觸類旁通。而且這個方式通常可以讓學生不需要記憶題目的解法,因為這已經變成她本能的反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⓶ 習慣解題時,拆解解題步驟,並且問自己為什麼要這樣做?

很多同學一拿到題目,就會用他的反射神經開始作答,然而經常會發現他們答非所問或沒注意到題目的細節。這通常出現在喜歡使用題海戰術的同學們。

練習題目或讀書時,先不要急著計算或作答,應養成先看題目所問,並從問的問題中思索題目要考我們什麼觀念,再研擬出答題步驟後,將腦中已會的計算方法或詳細內容撰寫出來,才能全盤掌握大架構到小細節。

 

⓷ 先不要讀太細,連得起來比較重要:

通常孩子在讀大範圍的學科時,總是見樹不見林。某類型的題目已經做的滾瓜爛熟,稍微變一下題型卻什麼也不知道。遇到這種狀況時,我們可以先忽略掉各觀念細節的部分,先把整個單元拆解成每個不同的子觀念,並用自己的邏輯將他們全部串起來。「這個定義是這樣,所以我們只能使用這個方法」、「因為前一個方法有缺點,所以數學家為了改善這個缺點,就發明出了這個新方法!」如此一來,我們才能把所有的觀念串接起來,在考場上才不會出現「片段失憶」!

 

若懂得運用這個方法唸書,我們可以立即發現有哪個觀念已經滾瓜爛熟;有哪些觀念還是懞懞懂懂,避免一直重複練習相同觀念的題目而浪費寶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