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樁就得用怪招! 榕樹《平步青雲》創作過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陳萬均作品《平步青雲》(榕樹)

 

榕樹《平步青雲》創作過程

文丨陳萬均 圖丨黎曉瑋

很多年輕人問我,為什麼現在榕樹價格這麼低,這麼沒有市場,而我還是堅持種這麼多?早入行的盆景人都知道,20多年前,榕樹的價格比九里香、羅漢松都要高。當時我買「平步青雲」這個盆景素材創作的時候,雖然僅有兩條樹根,但也要200元人民幣(相當於我三個月的工資)。社會不斷前進,藝術品也是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盆景創作亦然。在購買該素材10年後,雖然樹樁已經養得相對成熟,但是受品種和技法的限制,該作品已經無人問津。但我就是這種倔強的性格,將無用的樹樁和無人問津的作品製作成具有獨特風格的作品,是我一直以來的創作理念。於是我想破壞該作品原來的構圖,以一種新理念新形式重新創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重新裁剪後的形態

首先,我加入了一個有明顯石灣特徵的石榴紅花瓶。經過多年實踐,我發現榕樹的癒合性和生長能力很強,於是以一條樹根環抱著花瓶,並將其靠接於原來的素材上;因覺該作品根部不夠豐滿,於是又靠接一棵小品榕樹盆景,從而豐富其構圖和根部作品的伏盆性。因為花瓶沉重,加上樹身重量,如果根部不發達,根本不能支撐我的創作理念。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安裝花瓶後的形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靠接根部後的形態

在靠接的榕樹癒合後,我逐漸領悟出「」樹樁是有限的,而人的想像力是無限的」這種全新的創作理念。但此時的作品尚且不能凸顯線條的美感,於是我又用一棵枝幹的小品盆景,繼續靠接於原來已靠接樹根的末端,以增加其動感。

▲二次並接後的形態

作品最終成型的前幾年,因感覺得此樹線條過於僵直、靈動性不足,於是我又將另一棵已成熟的懸崖盆景再靠接上去。

▲三次並接後的形態

▲四次並接後的形態

如今,作品右邊垂枝,共有7個明顯的轉折位。如果按照正常盆景培植方法做出這種效果,其需要的時間是無法估量的。在這十多年的時間中,我一直以該作品為標本,去理解當代盆景創作的線條及構圖,並以嶺南枝法去完善。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平步青雲》的創作記錄照片

該作品在2016粵港澳臺第十一屆盆景博覽上吸引了眾多眼球,但爭議性也非常大。我將其命名「平步青雲」,是因為參展時,該樹每跟小枝條上長滿的葉片就像一朵朵青綠色的雲彩,整件作品如同雨後雲彩環抱著紅色的花瓶。評審團和其他盆景創作者都對該作品命名和創作給了大量的意見,其實我內心覺得,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件盆景作品,每一個人看,都可能看出不同的觀點、不同的創作理念、不同的見解,這是我創作盆景的重要理念之一——以無法為有法,尊重盆景本身擁有的無限可能性。

陳萬均盆景作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虞姬》丨樸樹丨樹高180cm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雄姿英發》丨樸樹 尺寸丨盆長100cm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千峰淩翠影》丨榕樹 丨180cmX100cm

 

作者簡介

陳萬均

嶺南盆景藝術大師

中國盆景高級技師

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花卉盆景賞石分會理事

江門市江海區花木盆景協會會長

江門博藝園園主

感謝陳萬均大師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