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脈不通性命不保

督脈屬於人體的奇經八脈,是人體重要的經脈之一。從字面含義上看,督脈的「督」字,有總督、督促的含義;從循行路線上看,督脈主要在背部,背為陽。這說明督脈對全身陽經脈氣有統率、督促的作用,所以又有「總督諸陽」和「陽脈之海」的說法。

督脈所聯絡的髒器,以腎、脊髓、腦為主。在生理功能上,它們是互補的,關係生命本源。一方面,人的陰陽元氣皆出入於腎,督脈循腰絡腎,連繫命門,督脈的脈氣部分源於腎,脈氣充盈也能養腎,關係生命之本。

另一方面,腎主骨生髓,脊髓上通於腦,腦為髓之海,《本草綱目》稱:「腦為元神之府,督脈貫脊而上,直系腦戶,直接影響腦與脊髓的生理功能。且腦是人的高級中樞,脊髓是低級中樞,而督脈的路線與脊髓有重複的地方。

所以督脈與人的神智、精神狀態密切相關,可謂性命攸關!

具體來說,督脈重要性有兩點

1

「陽脈之海」當然要調節陽經氣血。督脈多次與手足三陽經及陽維脈相交會,與各陽經都有聯繫,所以對全身陽經氣血起調節作用。

2

反映腦髓和腎的功能。督脈行脊裡,入絡腦,又絡腎,與腦、髓、腎關係密切,可反映腦、髓、腎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腎為先天之本,主髓通腦,主生殖,故脊強、厥冷及精冷不育等生殖系統疾患與督脈有關。

一旦不通性命難保!

督脈屬於陽脈之海,長於胞中,由會陰曆長強,循背理行道大椎穴,上到風府入於腦與任脈會合。任督二脈就像一條繩索一樣繞著人的身體轉一圈,循環一周為三個月,所以中醫往往讓內分泌失調的女性吃藥三個月,六個月。九個月這樣三個月為一個單位地吃。

一旦督脈不通,引發的疾病將遍及全身,頭腦、五官、脊髓及四肢都會受到波及,如頭風、頭痛、頭重、頸部發硬、頭暈耳鳴、眼花、嗜睡、癲癇、腰背僵痛,還包括手足震顫、抽搐、麻木及中風,可見性命攸關!

當督脈氣血異常時,就容易造成六腑功能慢慢下降。如膽功能下降的人就會背痛;膽囊有炎症兩年以上的人內眼角鼻樑兩邊就長了斑;腎功能下降的人腰兩邊也痛,包括慢性腎炎的人等。所以說,督脈強壯,我們才能頂天立地!

如何疏通督脈?

刺激兩大穴位!

1命門——強腰、補腎、壯陽氣!

命門在腰部後正中線上,跟肚臍在同一水平高度,可以沿著肚臍向後找,到了背後正中的棘突下面的凹陷就是了。

命門有什麼作用呢?命門在腰部,可以壯腰補虛,溫補脾腎,可以治療腰部虛冷疼痛、遺尿、腹瀉、男性的遺精陽痿,以及女性虛寒性的月經不調、習慣性流產等。

前面我們說了,督脈是「陽脈之海」,而命門就是它的陽氣之根!命所以門最大的作用就是補陽氣,當然這並不僅僅是現在滿大街廣告的「壯陽」,那種所謂的「壯陽」其實就是拔苗助長或者說殺雞取卵。而按揉穴位或者艾灸才是真正的壯陽之道。

艾灸的話用懸灸或者木質艾灸盒灸,每次30分鐘以上,按摩的話每天花3分鐘用手掌來回擦命門,直到有一股熱感透過皮膚向裡滲透為止,這種擦法其實連膀胱經的穴位也一起刺激了,效果更好。

2百會——昇陽舉陷、回陽固脫!

百會有「三陽五會」之稱,即足三陽經與督脈、足厥陰肝經的交會穴,是人體陽氣匯聚的地方。

其功能是開竅醒腦,回陽固脫,昇陽舉陷。主治頭痛、眩暈、中風失語、癲狂、泄瀉、健忘、不寐、陰挺等。現在治療中風、記憶力下降等老年病時都要選百會穴。

百會還有以下一些妙用:

1

降血壓。手掌緊貼百會穴呈順時針旋轉,每次做36圈,可以寧神清腦,降低血壓。

2

美髮。將食指或中指按壓在百會穴上,逐漸用力深壓捻動或做輕柔和緩的揉動,然後用空拳輕輕叩擊百會穴,每次進行3分鐘。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強頭皮的抵抗力,從而減少脫髮斷發。

它和正確的梳頭方式一樣關鍵,比如梳頭時應順著毛囊和毛髮的自然生長方向,切忌胡亂用力拉扯。

因為頭部有督脈、膀胱經、膽經等多條經脈循行,所以最好順著經絡的循行梳頭,這樣輕而易舉就能調理多經。

還有就是灸百會,雖然這個自己操作時有點難度,但還是可以做的,撥開頭髮灸即可。

因為百會可以升提陽氣,所以對那些脫肛和子宮脫垂以及胃下垂的病很有作用,因為這些病的病因在中醫眼裡是一樣的,統稱「中氣下陷」,就是本來有東西向上提托著這些臟器,現在提東西的沒勁兒了,它們就往下墜了。

3

百會穴更對治療頭痛十分有效,古時候就有評定。「頂門一針」這句諺語大家都知道吧,「抓住致病處,痛下針砭」是這句話的意義,就是用針刺頭頂上的百會穴後,頭痛立馬好轉。至今有關史料仍保存著古代皇帝頭劇痛,因針刺百會穴而治癒的記載。

督脈穴位

所有的督脈穴位:長強穴、腰俞穴、腰陽關穴、命門穴、懸樞穴、脊中穴、中樞穴、筋縮穴、至陽穴、靈臺穴、神道穴、身柱穴、陶道穴、大椎穴、啞門穴、風府穴、腦戶穴、強間穴、後頂穴、百會穴、前頂穴、囟會穴、上星穴、神庭穴、素髎穴、水溝穴、兌端穴、齦交穴。

督脈循行路線

人體奇經八脈之一。督脈總督一身之陽經,六條陽經都與督脈交會於大椎,督脈有調節陽經氣血的作用,故稱為「陽脈之海」。主生殖機能,特別是男性生殖機能。督脈起於胞中,下出會陰,後行於腰背正中,循脊柱上行,經項部至風府穴,進入腦內,再回出上至頭項,沿頭部正中線,經頭頂、額部、鼻部、上唇,到唇繫帶處(見圖)。本經脈腧穴有長強、腰俞、腰陽關、命門、懸樞、脊中、中樞、筋縮、至陽、靈臺、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啞門、風府、腦戶、強間、後頂、百會、前頂、囟會、上星、神庭、素髎、水溝、兌端、齦交共28穴。

督脈不通得病

督脈發生病變,主要表現為脊柱強直、角弓反張、頭重痛、項強、眩暈、癲癇、癃閉、遺溺、痔疾、婦女不孕等。

患督脈疾病者,有下列病候:腰痛、遺精、白帶、氣喘、癲癇、聾啞、頭痛、脊柱強直、角弓反張。

《黃帝內經靈樞·海論》: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痠、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

《黃帝內經靈樞·經脈》:實則脊強,虛則頭重,高搖之(絡脈病)。

《黃帝內經素問·骨空論》:督脈為病,脊強反折。

《黃帝內經素問·風論》:風氣循風府而上,則為頭風,風入系頭,則為目風、眼寒。

《難經·二十九難》:督之為病,脊強而厥。

《脈經》:腰脊強痛,不得俯仰,大人癲疾,小人風癇疾。

《中醫大辭典》:本脈發生病變,主要表現為脊柱強直,角弓反張,頭重痛,項強,眩暈,癲癇,癃閉,遺溺,痔疾,婦女不育等。

據以上記載,督脈的病候,主要是關於頭腦、五官、脊髓及四肢的見症,如頭風、頭痛、項強、頭重、腦轉、耳鳴、眩暈、眼花、嗜睡、癲狂、癇疾、腰脊強痛、俯仰不利、肢體痠軟,後人所載還有手足拘攣、震顫、抽搐、麻木及中風不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