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只在樹上粘了一圈膠帶,一晚上就逮了幾十隻「知了猴」

在農村有這樣一群人,每到六七月份夜幕降臨的時候,他們成群出沒,手拿鐵鏟、手電筒,低著頭圍著大樹仔細搜索,當看到一種棕色的「弓著腰」爬行的昆蟲,就會驚喜的將其收入袋中。農村的小夥伴們對這一場景都不陌生,因為「摸知了猴」曾是農村的一大趣事。

15001343058633.jpg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們說的「知了猴」,在農村還有很多俗稱,如:爬叉、結了龜、金蟬等,它是蟬的幼蟲。蟬的一生可謂坎坷而又崎嶇,蟬的卵在地下一般蟄伏3-7年,爬出地面的幼蟲就是「知了猴」。知了猴會沿著樹木往高處爬,在凌晨左右開始「蟬蛻」,1個小時左右羽化成成蟲——蟬。蟬再經過3個月左右,產下卵以後,生命就走到了盡頭。

15001343068692.jpg

知了猴的樣貌雖然怪異,但卻是高營養的美食,頗受人們的喜愛,在農村大集上一斤能賣到50元左右。知了猴又貴又好吃,所以在農村出現了專業的「知了猴捕手」。

15001343065668.jpg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經驗的農村老人會在樹榦上纏上一圈膠帶,等知了猴出土以後,不再急於低頭搜尋,而是等知了猴爬到纏膠帶的位置後主動「入坑」,由於膠帶的光滑,知了猴都滯留在膠帶的下側,所以一晚上很輕鬆的就能捉住幾十隻知了猴。15001343072986.jpg

農村專業捕手越來越多,以至於知了猴越來越少,很難想象未來沒有蟬鳴聲的夏天,將是多麼的枯燥與死寂。1500134307201.jpg

知了猴的俗稱有太多太多,你們那裡是怎麼稱呼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