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你被孤立過嗎?做了父母,如何教孩子化解「同伴排斥」?

你小時候,有過被排斥的經歷嗎?

上學時,被同學們孤立過嗎?

工作後,有過人際交往方面的煩惱嗎?

你善於處理朋友、同事間、上下級的關係嗎?

我自己就有過被排斥的經歷,我猜很多人也都有過。

不過這個話題還挺隱私的,要不是面對很親近的朋友,你可能根本不願意提起。

於是我在我的朋友圈裡做了個小小的調查,問他們在小時候、上學時、工作後……有沒有被排斥、被孤立的經歷?

沒想到大家對這個話題非常有共鳴,聊天群里一下子熱鬧起來。我把朋友們的回憶做了整理。

下面是我朋友們的故事:

第一位:小尤 80後

Q: *你有過被人排斥的經歷嗎?*

記得我當時特別小,可能5歲吧。剛剛到外婆家一個小縣城去住,進了一個學前班,我是中途進班的學生。

班裡有個小朋友,他有個變形金剛,大家都一起來玩,但唯獨不給我玩,特別嫌棄我。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後來我就下定決心:我以後一定要有一個變形金剛!

然後就真的有了,哈哈哈哈!

但到了三年級,我又轉學了,這迴轉回了省會城市,又被孤立了。

Q: *你覺得這次被孤立最主要的原因是?*

可能是因為我從外地回來,有點口音吧。他們就背地裡嘲笑我有口音,不和我玩什麼。

Q: *這段時間有多久?後來怎麼交到朋友的?*

具體我不記得了,好像也不是很久,因為我很快就把口音改回來了。

怎麼交到朋友的?就是好好學習,成績提高了,然後上課的時候多舉手回答問題。

最先交到的朋友應該是我的同桌,因為天天坐在一起,容易了解。

我小時候特別慘,老是搬家、轉學,就總是被孤立、融入、然後又轉學。

Q: *看起來你的融入能力很強啊!怎麼做到的?*

可能是因為我比較要強、臉皮厚、不服輸?我就不信了,我就要想辦法融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第二位:餃子哥 70後

Q: *有過被人排斥的經歷嗎?*

有。我初中的時候,學習不錯,還是一個很有原則的班長,跟老師是一邊的,於是班裡同學就不怎麼喜歡我了。

有一次,班裡有幾個同學喊我去一個同學家玩,說誰誰誰都在。結果我跑去了,只有我一個人,原來他們是騙我去給這個同學補課的。

我當時知道自己被整了,心裡很不爽。

Q: *那你去報復整你的同學沒?之後怎麼面對他們的?*

我之後也沒去找那些整我的同學的麻煩。你問我怎麼面對他們?不記得了,好像也沒什麼特別的,我也沒想過要去討好他們,就不理他們。

反正還有一些成績好、人品好、不調皮的同學跟我玩得不錯,所以我不算特別孤立無援吧。只是偶爾還是會發生一些整我的事情。

我後來和初中同學關係都不是很好,畢業後聯繫也很少,但和高中同學的關係就比較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Q: *為什麼和高中同學關係更好?*

可能因為高中同學更志同道合吧。我後來考上了重點高中,學習的氛圍就和初中不一樣了,同學們成績都不錯,以後肯定也是要走考大學、工作的路子,大家要走的道路都比較相似了,自然關係也更好一些。

Q: *你做過孤立別人的事情嗎?*

雖然我自己被排斥過,但我好像也干過一件欺負別人的事情。

就是高中時,我也有一些關係好的同學和圈子了。

我們班有一個男生,感覺他有點討好型,有幾個人會去欺負他,比如體育課站隊的時候,有個男生從後面踢了他一腳,在我們看來是很狠的一腳,還以為他要發火了,結果他轉過身來對踢他的那個男生說:「好飛腳!」我們就無語的笑了。

就覺得這個男生沒有骨氣,不僅不反抗那些欺負他的人,還和那些人成為朋友,像是人家小跟班的一樣,所以我們也有點看不上他,經常開他的玩笑。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一次,晚上在操場玩紅燈綠燈不許動,我們就想辦法讓他變成被蒙眼來抓人的那個,然後我們就悄悄的全部跑了,留他一個人在操場上還在那裡找人。

雖然整他這件事我不是發起者,但不得不承認,我當時也參與得不亦樂乎。

Q: *你後來良心發現了沒?*

我們這樣肯定是不對的。當時我們也沒有做得太過分,後來還是回去找他了,沒有完全把他丟在那裡。

Q: *你覺得什麼樣的孩子容易被排斥?*

我自己覺得,主動示弱主動討好的,就更容易被別人刷底線。既然被別人狠狠踢一腳都沒有生氣,其他人就會覺得怎麼對他都沒有關係。

還有一點,我覺得很值得說一下,我從小就胖,從小就會被人嘲笑。有一段時間,我走在街上總覺得別人在議論我。家裡的親戚們也會拿我的體型開玩笑。後來我就發展出了自嘲幽默的個性,應該是一種防禦機制吧,你們笑我,我先笑自己,你們就沒轍了,就不好玩兒了,就不會繼續了吧。效果還蠻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覺得我發展出這種防禦機制,應該還是和家裡的教育有關,從小家裡還是教育我要成為優秀的人,成為對社會有價值的人。這個大概是最後的支撐。

第三位、一凡 90後

Q: *有過被人排斥的經歷嗎?*

我自己還好,但我同學有過。

我高中時,班裡有群男生很奇怪,特別喜歡評論女生的長相,還一起嘲笑長得不好看的女生。

班裡有個女生個子高高瘦瘦,顴骨有點高,可能長相確實不是漂亮型的。這幫男生就會在教室里指著這個女生說她丑 是她是恐龍 說她出來嚇人嚇鬼之類的。

Q: *這麼過分?這個女生這麼受得了?*

還好這個女生很堅強,絲毫不畏懼,跟這群男生對罵。

Q: *後來這個女生怎麼樣了?*

她一直個性蠻強的,活得挺自我的,她畢業後開始學著打扮自己,本來身材就高高瘦瘦,條件其實很好,現在漂亮很多,活得也很灑脫。

其實我很佩服她,那種攻擊要是發生在我身上,我是頂不住的。

Q: *她真棒,換了別人不一定能做到。*

確實,我班裡還有一個女生,是我同桌,她就被影響得很嚴重。這個事情,說起來我也有一點責任。

一開始我自己很擔心,因為我覺得我也長得不好看,怕哪天火會燒到我身上,於是有一天,我就把我的擔心和同桌講了。

我同桌長得挺可愛的,那些男生之前也沒招惹過她。

但沒想到她聽我說了以後,也開始有這種恐懼。

沒過多久我同桌就開始有點神神叨叨的了。上課下課都會跟我說 她聽到有人在議論她,其實根本沒有。

再後來情況越來越不好,她開始說奇怪的話,做奇怪的舉動。

其實到這裡,我還不能說是那些男生的錯,畢竟他們雖然討厭,但還沒真的招惹過她。也許是我同桌自己身心出了問題。

但是,那些男生之前雖然不招惹她,現在一看她的言談舉止都奇怪起來,就開始招惹她了,她也就越來越嚴重,後來退學了。

我很內疚,要不是我忍不住和她說了我的擔心,她也許不會那樣。

朋友們的故事講完了,也許你也有很多類似的故事。

可能有人覺得,被排斥、被拒絕,也是成長的一部分。一點兒拒絕都接受不了,難免也太「玻璃心」了。

這確實是個值得好好思考的問題。

確實,並不是所有的拒絕和排斥都不能接受。

比如,因為自己球技、體能都不夠好,學校選籃球隊員的時候被拒絕加入了,這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但如果是因為說話口音、長相特點、家庭出身等原因被排斥和拒絕,卻不是一件值得包容的事情。

我們可以、並且應該鼓勵自己的孩子對他人友善和寬容,但在日常生活中,同伴排斥,是兒童社交互動中比較普遍存在的現象。

也許我們每一位普通的父母,沒法插手別人家孩子的教育問題,但我們可以盡力教育自己的孩子,在人際交往方面做得更好,在成長的過程中,不那麼容易被同齡人拒絕、被同齡人排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關於「被拒絕」兒童的研究

由於被拒絕會對孩子造成巨大的痛苦,因此心理學研究者也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試圖弄清楚為什麼某些孩子容易被拒絕。比如:

大約有50%的男孩子,是因為太過好鬥而被小夥伴拒絕的。他們比其他男孩子更喜歡打架,更具破壞性和爭論性;

另外,還有13%—20%的男孩,是因為害羞、退縮的個性而容易被排斥。

還有一些孩子在社交上顯得很尷尬,他們做出奇怪的、破壞性、不成熟的行為,讓同齡人覺得對自己不利。

和男孩相比,容易被拒絕的女孩傾向於更專橫、表達更多的消極情緒,談論更多違反規則的事情,解決衝突的技能比較差。

被拒絕會導致孩子出現更糟糕的情況,從而遭到更多的拒絕。

當然,這些情況屬於極端容易被排斥的,多數孩子並沒有這麼嚴重的問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可是幾乎每個孩子,都會在某個時候嘗到到被排斥的苦頭。

是什麼行為,推遠了朋友?

如果你的孩子在某個時間段,和小夥伴的相處比較困難,那我們需要考慮一下,是否有些孩子並沒意識到的不好的行為,把他的朋友們推開了?

比如下面這些常見的狀況:

1、不好笑的玩笑

每個人都喜歡幽默,會玩、會講笑話、風趣幽默的人通常都很受歡迎。

但是,幽默並不是簡單的事情。

幽默需要對他人的期望有非常深入的了解。當某些幽默地嘗試落空,甚至傷害到別人,這就一點兒都不好笑了,甚至讓別人覺得很煩。

年幼的孩子很難掌握到幽默的精妙,開玩笑也不一定能把握好程度,所以孩子們最好嘗試友善,而不是有趣。

相比教孩子們伶牙俐齒,不如教孩子表達善意。

爸爸媽媽可以經常和孩子公開討論「給予」,以及我們為什麼需要「給予」。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比如,幾塊錢,可以做什麼,可以對有需要的人產生多大的影響。

然後,可以和孩子一起研究一些有影響力的慈善機構,它們在幫助哪些人?捐贈方式是什麼?孩子想把節省下來的零用錢捐贈出去,應該怎麼做?

或者和孩子一起討論一些具體的幫助他人的方式,比如,身邊有小朋友生病了,沒來幼兒園,他現在最需要什麼?我們可以如何幫助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2、忽略了「停止」信號

每個人都會犯錯,這並沒什麼大不了的。

只要我們一發現自己的錯誤,就及時停止、改正,通常不會有多嚴重的後果。

可是年幼的孩子容易忽略他人的反應。

比如大家都很疲倦了,孩子還在滔滔不絕地說話;

比如阿姨已經很忙,明確地請孩子等一等,孩子還拉著阿姨要一起玩。

這時候,爸爸媽媽可能需要幫助孩子識別「停止」的信號。這些信號可能是語言的,也可能是非語言的。比如眼神、表情。

在日常生活中,教會孩子一些關於感受的身體反應,這也是應該讓孩子了解的常識。比如:

當人們害羞時,會臉紅;

當人們沮喪時,會垂頭喪氣;

當人們生氣時,會瞪大眼睛、高聲說話……

為了能讓孩子更容易理解,我們可以藉助繪本、照片、圖片,或在陪孩子看動畫片的時候,讓孩子更方便、直觀地看到各種情緒反應。比如: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小浣熊捨不得媽媽,傷心得眼淚都要掉下來了;」

「蘇菲的玩具被妹妹弄壞了,蘇菲氣得臉都紅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3、處理不好遊戲中的「得」與「失」

對於孩子來說,和小夥伴玩遊戲是社交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小孩子通常很難應付得失。

如果一個孩子隱隱地感覺情況對自己不利了,他很可能會爭吵、作弊、耍賴、生氣、沮喪……這就大大地掃了其他孩子的興,以後越來越不愛和他玩了。

如果你的孩子也有點「輸不起」,那我們需要幫助他增強承受失去的能力。

上個星期朋友們帶著孩子來我家聚會,我們一起玩Switch的體感遊戲。

有位爸爸和自己3歲的女兒玩,一點兒都不帶讓的,憑實力戰勝了女兒。小姑娘癟嘴就要哭。

其他朋友就想勸他哄哄女兒,稍微讓讓。

結果這位爸爸確實哄了,他是這樣哄的:

「太好玩咯!爸爸還要玩,你還玩不玩?」

可能遊戲太好玩了,小姑娘忍不住含淚點頭。於是她爸爸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那我們再來哈,輸了不許哭哈,玩遊戲嘛,輸了贏了都好玩!你要是哭了,爸爸就帶你去旁邊哭,換其他叔叔來玩哈。」

然後父女倆又拼盡全力地「殺」了一盤!玩得非常盡興,哈哈哈的笑聲差點掀了房頂。雖然最後小姑娘又輸了,但這回沒哭,還哈哈笑著:「再來!」

其實就在這樣一次次的陪伴玩耍當中,讓孩子明白了:

我們不一定總能贏得比賽,輸贏是暫時的,但我們可以通過陪夥伴玩耍來收穫無窮的樂趣。

4、愛吹牛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很優秀,都想給別人留下特別的好印象,孩子也不例外。於是和同齡人交往時,有意無意地想表現得「我比你更好」!

但事實上,這樣很難交到好朋友。

有研究顯示,人們更喜歡和自己相似的人。

如果希望和別人交朋友,那我們應該設法尋求彼此的共同點,而不是試圖表現自己比對方優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所以,我們需要幫孩子找到一些能夠發現或創造和同伴有共同事物、興趣、經歷的方法。比如和小夥伴一起郊遊過,和小夥伴一起玩過球……共同的經歷更有助於加深彼此間的友誼。

除此之外,我們需要引導孩子多注意對方身上的優點,而不是多注意別人的缺點。

講到這裡,我想起一個流傳很久的、頗具啟發的故事:

1943年,徐復觀時任陸軍少將,讀到了熊十力獨創的新儒家哲學體系「新唯識論」,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遂萌發了從師之意。

徐復觀便試著寫了一封信,表示了仰慕之情。不幾天,熊十力便給他回了信,卻是批評徐復觀來信字跡潦草,誠意不足。徐復觀立即去通道歉。

經過幾次通信後,熊十力約徐復觀來書院面談。

徐復觀向熊十力請教該讀點什麼書,熊十力向他推薦了王夫之的《讀通鑑論》。徐復觀說這本書早已讀過了。熊十力面露不悅之色,說你並沒有讀懂,應該再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過了一段時間,徐復觀再見熊十力,報告《讀通鑑論》已經讀完。熊十力讓他談談心得,徐復觀就談了許多對王夫之的批評。

熊十力還未聽完就開始破口大罵:你這個東西,怎麼會讀得進書!任何書的內容,都是有好的地方,也有壞的地方。你為什麼不先看出他的好的地方,卻專門去挑壞的;這樣讀書,就是讀了百部千部,你會受到書的什麼益處?讀書是要先看出他的好處,再批評他的壞處,這才像吃東西一樣,經過消化而攝取了營養。譬如《讀通鑑論》,某一段該是多麼有意義,又如某一段理解是如何深刻,你記得嗎?你懂得嗎?你這樣讀書,真太沒有出息!

多年後,徐復觀回憶到:這對於我是起死回生的一罵。一切聰明自負、覺得沒有什麼書值得去讀的人,一定是以小聰明耽誤一生的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和朋友交往又何嘗不是如此?如果覺得自己什麼都要比別人好,從而忽視朋友身上的優點,如何能真正收穫友誼?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成為受歡迎的人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別說是孩子了,這也許是我們每個人一生都要注重的自我修養。

一點點修正自己身上令人反感的行為,也許不會立即見效,但這無疑是往正確的方向邁出的一步。

有這樣一個關於兒童行為的研究:

研究人員跟隨了一群在幼兒園時被同齡人拒絕的男孩子5年,直到他們小學畢業,大多數男孩子因為改變了自己愛打架、高侵略性的行為,而變得不再被同齡人拒絕。

這肯定算一個好消息吧?至少讓我們知道:

改變是絕對可能的,只是有時候需要一些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