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獄365天:張玉環尋找張玉環

以前就像是在一個鳥籠裡面,現在出來了,感覺哪裡都很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張玉環站在為自己建的新房子里。

 

本刊記者/萬小軍

54歲的張玉環成了一名帶貨主播。

 

早上6時許,江西進賢老城區的一處農貿市場,張玉環和小兒媳劉金蘭已經選好了位置,接下來兩個小時,這裡將是他們的臨時「直播間」。

 

兩人利索地支起小桌和手機支架,桌上擺著一堆蚊香液,半箱多功能剪刀,這是張玉環一會兒要推介的產品。在這條百來米的街巷裡,他們的攤位顯得格外與眾不同,惹來過往行人紛紛側目。

 

7時許,市場的人流明顯多了起來,張玉環開始了吆喝:「瞧一瞧看一看啦,多功能剪刀,不鏽鋼的。」見有人停下腳步湊上前,張玉環立馬站起身遞上剪刀,講解剪刀的功能特點——這些都被一旁的兒媳同步到直播間,吸引著網友下單訂購。

 

這樣的現場擺攤直播帶貨,張玉環和劉金蘭不定期就會來一次。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很難將這時的張玉環,和1年前剛剛出獄時那個木訥的形象聯繫到一起。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張玉環與兒媳劉金蘭在當地一家農貿市場附近直播帶貨。

 

融入社會

 

時隔近一年,《中國慈善家》再次見到張玉環時,他戴著編織草帽,上身穿的白色T恤是和兒子外出直播帶貨時商家送的,黑色防晒袖套,腳穿健步鞋。有些消瘦,但人挺精神。

 

2020年8月4日,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對張玉環故意殺人案再審宣判,以「原審判決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按照「疑罪從無」的原則,不能認定張玉環有罪,宣告無罪釋放,被羈押近27年的他重獲自由。

 

回到老家的張玉環成為了熱點人物,媒體蜂擁而至,他和家人的遭遇也開始為人所知,前妻宋小女多年為他申冤奔走更是成為媒體的焦點。那時候的他,在鏡頭前顯得謹小慎微,無所適從。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張玉環與母親交流。

 

短暫的熱鬧過後,宋小女和大兒子張保仁先後返回福建謀生,張玉環跟隨小兒子張保剛一家在進賢生活。

 

彼時,張玉環記憶中的馬路還是沙子路,人們出行的工具大部分是自行車,縣城的房子是低矮破舊的。出獄后的社會發展變化遠超他的想象,以至於外出時就像孩子一樣,走到哪兒都需要兒子牽著,分不清東西南北。

 

張保剛對此記憶猶新,那時候的父親不知道過馬路要看紅綠燈、走斑馬線,對周遭的一切都感到好奇。「父親說,這個縣城好大呀,這個地方好大呀」,這讓張保剛特別感觸,覺得父親「以前就像是在一個鳥籠裡面,現在出來了,感覺哪裡都很大」。

 

2020年9月,張玉環剛剛出獄一個多月,兒媳劉金蘭帶著他打車,張玉環坐在副駕位置,行駛中,不時指著車窗外的位置問司機這是哪裡。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司機被問得有些不耐煩,「你是進賢人你會不知道這是哪?」

 

張玉環也不惱,「我不太清楚,你跟我說一下。」

 

走在街上,有人認出了張玉環,會打招呼,有的還上前拍照,他也會配合。在劉金蘭眼中,公公不懂就問,願意與人溝通交流,對周圍的一切保持著旺盛的好奇心。

 

畢竟,監獄里的生活是枯燥的。曾經身處高牆之內,張玉環只能通過看電視來感知外面世界的變化。電視只有三個台——央視一套、電影頻道和體育頻道,雖然每天會收看《新聞聯播》,但畢竟與社會脫節太久。出獄后,擺在張玉環面前的首要問題是如何快速融入社會。這也是家人要一同面對的挑戰。

 

張保剛覺得,讓父親適應社會,應該先從學會使用手機開始。張玉環沒用過手機,進監獄前,他用的是BP機。

 

張玉環忘記了如何查找軟體里的功能,兒媳在一旁教他。

 

考慮到張玉環剛出獄,學習接受能力有限,親戚們建議給張玉環買一部可以撥打電話和收發簡訊的老年機,張保剛並沒有接受這個建議,他覺得智能手機現在越來越重要,很多老年人都在學習使用,父親不能等熟悉老年機了再來學智能手機。「起步點必須要高。」他對《中國慈善家》說。

 

智能手機買來后,張保剛外出購物都會帶著張玉環,手把手教他使用手機支付。有時會刻意去商店買瓶水,讓張玉環自己試著用手機掃碼付款,也教他用微信發紅包和轉賬,一遍不會兩遍,兩三個月後,張玉環基本學會了使用智能手機的常用軟體和功能。

 

張保剛還幫張玉環註冊了抖音帳號,發布的第一條視頻是誤操作的結果。在這條不到15秒的視頻里,從上到下的視角,始終對著涼席上的一雙腿,「當時在學手機,胡亂按的,沒想到就發出去了。」張玉環不好意思地解釋說。

 

這條不經意間發出去的短視頻,現在已有超過4萬次的播放量,有人猜到這是張玉環學習使用手機時的誤操作,在視頻里留言,表達善意的鼓勵。

 

學會使用智能手機,讓張玉環邁出融入現代社會的關鍵一步,好奇心也驅使著他要儘快適應這個熟悉而又陌生的世界。

 

剛回來那些天,兒子都是借親戚的電瓶車去外面辦事。張玉環礙於情面又不想太麻煩,催促著張保剛也買了一輛。他在小區院子里練習了十多天,熟練后開始上街。去年11月的一天,張玉環騎著電瓶車從老家張家村返回縣城的途中,一輛大貨車在他前面突然停車,由於距離很近,慌亂中他按了前剎,在慣性作用下摔了一跤,張玉環忍著疼痛爬起來,扶起車,繼續騎回了縣城的住處。兒子發覺不對勁,送他到醫院檢查,這才發現腳骨折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江西進賢張家村,張玉環騎著電瓶車來探望母親,途中與村民聊家常。

 

流量擔當

 

發現張玉環帶來的「流量」純屬偶然。2020年8月初,張玉環剛釋放回家,他身穿灰黑條紋T恤,戴著大紅花,被家人和媒體團團圍住,人聲鼎沸。劉金蘭那時還在福建東山島帶孩子,刷視頻的時候看到丈夫張保剛,視頻里,家人抱作一團哭得很傷心。

 

幾天後,劉金蘭回到江西,見到了出獄的公公。8月11日那天,一家人去公園遊玩,張玉環穿著兒子新買的藍色T恤坐在凳子上,劉金蘭拍了個同框的視頻,隨手發到抖音。

 

讓劉金蘭沒想到的是,這個隨手拍的十幾秒短視頻播放量蹭蹭上漲,很快就達到百萬次。她將這個視頻置頂,如今的瀏覽量已超過5000萬次。

 

「很驚訝。」那是劉金蘭第一次體會到流量帶來的關注度,她很早就在社交平台上發布作品,多數是唱歌跳舞、搞笑和記錄生活的小片段。在此之前,小視頻的瀏覽量在幾千次到數萬次不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劉金蘭隨手拍的與公公張玉環的同框短視頻被置頂在她個人賬號上,如今瀏覽量已超過5000萬次。

 

自從發布了張玉環的視頻后,劉金蘭拍的視頻幾乎每條瀏覽量都能過萬次,多的時候能達到十幾萬次,粉絲也隨之增長。很快,有商家主動聯繫,想讓夫妻倆帶貨。虛擬的空間總讓人沒有安全感,沒有帶貨經驗的夫妻倆剛開始很謹慎,生怕上當受騙,並沒有應允。

 

但父親帶來的影響力,又讓他們迫切地想做點什麼。用張保剛的話說,父親帶來的流量是錦上添花,他開始自己出去找貨源,嘗試直播帶貨。夫妻倆先從賣本地特產開始,南昌拌粉賣了三個星期,就賣出兩萬多單,第一個月的純利潤就達到了八萬元。

 

這相當於以前出海打漁小半年的收入。雖然收益豐厚,但那一個月也是張保剛壓力最大的時候,壓力來自網路暴力。他回憶,那時直播的高峰時觀看人數能達到3萬人,其中有一半人都在留言區開罵。「說我消費我爸。」張保剛有些無奈,加上張玉環是「疑罪從無」,也帶來各種揣測,甚至還有人私信和打電話威脅。對於這些,張保剛起初有些忐忑,後來也見怪不怪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網友一邊倒的謾罵,親戚也看不下去。一開始,大伯張民強和叔叔都極力反對兩人做直播帶貨,認為是不務正業,丟人現眼。那些天,叔叔幾乎每天都要打電話來勸說一番,叔侄倆經常為這事吵架。

 

張玉環坐在床上看短視頻。

 

到年底,張保剛總結,不到半年的直播帶貨銷售額超過600萬元。親戚們也嘖嘖稱奇,看到直播做出了業績,加上很多網友購買商品后留言反饋物美價廉,留言謾罵的聲音也漸漸少了,便不再反對。

 

彌合關係

 

張玉環進監獄那年,兒子保剛3歲,保仁4歲,兄弟倆分別由外婆和奶奶撫養。張保剛12歲就輟學出門謀生,擺過攤、做過服務員,嘗盡辛酸。他從小就想當兵,但因為父親的身份,這個願望無法實現,直到現在依然感到遺憾。

 

談及這些經歷,張保剛有些哽咽。父親入獄,母親改嫁,支離破碎的家庭逼著兄弟倆從小自立自強,也正因為如此,養成了張保剛倔強的性格,結婚、生孩子都沒有向親戚借過錢,他很清楚,如此家境靠誰都不如靠自己。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張玉環採摘自己種的西瓜。

 

輿論聚焦所帶來的超高熱度讓張保剛敏銳的捕捉到其中的機會,那是一種可以扭轉自己命運的機會。儘管被外人詬病「有些飄,消費父親」,他仍要堅持。「如果我不去抓住這個機會,這麼多年吃的苦就白受了。」

 

張保剛從小特別羨慕別人家的孩子有父親的陪伴,張玉環的回歸,他重新體會到缺失的父愛。「回家能看到父親就感覺特別幸福。」

 

過完年,只要家裡沒有緊要事,張保剛外出都會帶著張玉環,父子倆會出現在各種場所帶貨,在田間地頭刨紅薯、在專賣店裡賣衣服、商場里銷售廚具……

 

在張保剛看來,這既能讓張玉環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和了解外面的世界,也能增進父子間的感情。一家人還時常將記錄生活的片段分享到社交平台,偶爾搞笑、偶爾賣萌,甚至學會了「蹭」熱點——不久前張保剛帶著父親特意去買了一身鴻星爾克,走在一起,遠遠看去,不像父子,倒更像一對兄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一年,張玉環和家人一起去了廣州長隆遊玩,眼花繚亂的遊樂項目讓他大開眼界,尤其是說到過山車,他雙手比劃著,表達自己的驚訝,興奮不已。

 

今年1月14日,張玉環也開始嘗試帶貨,第一個商品就成了爆款。那天,他穿著黑色大衣坐在桌子旁,提著一個黑色的手機支架,操著進賢口音的普通話對著屏幕:「大家好,我們櫥窗間有手機架子,這個質量很好,比較實惠,9塊9,如果需要的可以去看一下。」視頻里,他的表情不太自然,但說得很認真。

 

張玉環看自己帶貨的視頻。

 

這款手機支架上線后,一周就創造了上萬單的銷量,傭金也超過一萬元。這是張玉環出獄后掙的第一筆「巨款」。只需出現在鏡頭前動動嘴皮子就能掙錢的方式讓他開心又感覺很神奇。

 

不過,張玉環也不是每天帶貨,一家人也深知頻繁的出鏡會產生視覺疲勞,影響帶貨的效果,所以他帶貨的頻率會控制在每個月幾次。每次帶貨前,劉金蘭會和張玉環講解商品的特點,預演幾遍,幫著張玉環錄視頻,最後剪輯發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支持你張哥,自力更生比啥都強。」有人在視頻下方留言鼓勵他,張玉環報以感謝——他很在意留言,也學著去回復。

 

今年5月份,張玉環又開始嘗試擺攤,和兒子兒媳一塊賣起了多功能剪刀,第一天晚上出攤就賣了600把。「(銷售)已經飽和了,賣不動了。」他說。

 

現在張玉環的商品櫥窗里有22件商品,包含零食、酸奶、圍裙、洗臉巾等日常生活用品。他對自己的生活品質要求不高,比較節省,用他的話說,「帶貨只是出於好玩」。

 

出獄后,張玉環和張保剛一家租住在縣城老城區的一處老舊小區里,那是一棟單元樓的頂層。他的房間陳設簡單,靠牆一把長椅,書桌上放著一本民法典和老花眼鏡,以及幾個裝飾的小物件。靠窗戶的牆角處放著一個儲物盒,裡面是幾件衣服和今年父親節收到的禮物。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張保仁和張保剛送給張玉環的父親節禮物。

 

那是張玉環多年來過的第一個父親節,兩個兒子各自準備了禮物。張玉環坐在沙發上,大兒子張保仁走到他身邊坐下,遞給他禮物,張玉環嘴裡客氣著,眼睛卻一直盯著盒子。盒子里是一塊鏤空風格的手錶,寓意時來運轉,兒子邊解釋邊給父親戴上。

 

張玉環戴著手錶,開心地笑出了聲。張保仁還掏出一張照片交到他手裡,是張玉環和宋小女結婚時拍的合照。小兒子張保剛送了一部新手機,寓意跟上新時代。

 

手錶和手機他都捨不得用,連同照片小心翼翼地保管起來。他的舊手機摔過,屏幕有條裂縫,不仔細看難以發現,「不影響使用,壞了再用新的。」張玉環說。

 

和一年前《中國慈善家》所見相比,張玉環房間最明顯的變化是新換了一張床,以及牆上孫輩們畫的塗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張保剛夫妻倆生了一兒一女,劉金蘭記得,去年8月,張玉環第一次見到孫輩們,剛張開手又很快縮了回去。「想抱又不敢抱,好像怕嚇著小孩子。」

 

現在,每天接送孫子孫女去幼兒園成了張玉環「當仁不讓」的事,給孩子們安全送到后再去街上閑逛,熟悉周邊環境,逛完回到家刷會兒手機,看看新聞和視頻。下午一般是打牌,「打得小,輸贏都是在十塊錢左右。」他連忙補充道。

 

晚飯後,他會散散步,監督和檢查孫子孫女的作業,晚上十點左右睡覺。如今,他和很多人一樣,也為孫輩玩手機頭疼。為此,經常要哄著他們做作業。

 

孫子孫女爭搶著要玩手機,張玉環哄著他們先做完作業。

 

心結難消

 

496萬元的國家補償款到賬后,張玉環進行了分配,除去律師費,為了彌補虧欠,他給兩個兒子每人100萬元買房,一部分錢用來在老家為自己和哥哥建新房。哥哥多年來為他出獄奔走,張玉環想拿出一部分錢表示感謝,但張民強沒有接受,他早年定居在省城南昌,最大的念想是在老家有房子。餘下的錢用來孝敬母親和留給自己養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至於前妻宋小女,張玉環本打算給她6萬元,但宋小女沒有接受。當記者問為何只給6萬元時,張玉環說是補償路費等開支。他頓了頓,「畢竟已經是前妻了,要在一塊那肯定不一樣。」他不願過多提及,也不想再去打擾。

 

2020年12月7日,張玉環和宋小女正式辦理了離婚手續。有人拍下兩人辦理手續的過程放到了網上,引來關注。一天後,宋小女在自己的抖音號發布了與張玉環正式離婚的消息,並祝願各自安好。

 

兩人最近的一次見面是今年4月,宋小女在醫院做腫瘤切除手術。她躺在病床上打著點滴,張玉環和兩個兒子陪坐在床前,一家人有說有笑。

 

張玉環也想有個老伴,街坊鄰居介紹了幾個對象,他嘗試著去接觸,卻發現並不合適。

 

「我爸總想著找個鄉下的。」在張保剛看來,這是不自信的表現。但張玉環擔心的是,有的人開口就是要彩禮,這讓他既反感又擔憂。如果找的是一位帶著兒女的,今後相處利益矛盾會突出,如果是那樣,還不如單著。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兒子張保剛的房子裝修進入尾聲,張玉環躺在沙發上休息。8月下旬,一家人將入住這套140平方米的新房。

 

用張玉環的話說,回家那會一無所有,百廢待興。如今,一家人的生活步步高升。兩個兒子已有房有車,買的房都在新城區,挨著青嵐湖,周邊公園、學校等配套設施齊全。張保仁買的是九成新的二手房。張保剛的新房在一個比較高檔的小區,進門得通過人臉識別,他家在小區一棟樓的3層,兩梯兩戶,房子面積140平方米,四房兩廳兩衛,採光極佳。房子裝修是輕奢風格,除了床和少量的傢具外,一體集成灶、雙開門冰箱、空調等家用電器都已安裝到位。

 

張玉環進屋就把帽子摘下放在茶几上,雙手抱在腦後,躺在沙發上打著哈欠,面對寬敞的新房,他笑著打趣:丫丫(小兒媳劉金蘭)到時候打掃衛生都費時間。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他不忘介紹靠門邊的一間,這是他的房間。孫子孫女馬上就要上小學一年級,趕在開學前,一家人將搬進新房。

 

縣城的房子即將入住,鄉下的新房也將在今年落成。以前的老宅完全被推平,剩下的是一地的紅色碎磚塊。當地政府在老宅不遠的地方批了一塊地給張玉環建新房。新房的旁邊是菜地,張玉環種了西瓜、茄子、辣椒和豆角。

 

張玉環為自己和哥哥張民強在農村建的新房。

 

那是兩棟連體房子,四根羅馬柱串聯起房子的走廊。左邊是張玉環家,右邊是哥哥張民強家。為報答哥哥,兩棟房子都由張玉環自己出資建設,每棟樓每層面積120餘平方米。每層還設置了單獨的衛生間,這在農村的房子里並不多見。

 

建這個房子現在已花費80餘萬元,目前進入到內外裝修階段。這幾天,張玉環每天下午都要騎著電瓶車來一趟,外牆已經粉刷了一遍。查看完菜地后,他換上幹活的衣服和鞋子,拖著水管來來回回給外牆澆水,他踩在腳手架上,一邊拉著水管,一邊慢慢向前挪步,稍不留神就容易踩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張玉環為老家新建的房子外牆澆水。

 

等到房子全部裝修完,這裡將是漂亮的小洋樓。

 

他對目前的生活感到知足,最大的困擾來自於網上的謾罵,甚至會在視頻留言中出現威脅的言語,這種情況不曾間斷,只是近來頻率少了一些。家人勸他不要理會,他卻十分介懷,拉著張保剛去轄區派出所報警,但因未有更多線索不了了之。

 

張玉環急切地想找出照片給記者看,但劉金蘭幫他拉黑了一些人,照片都找不到了。他不甘心,執拗地坐在客廳里刷著手機,過了一會,找到了一張網上的照片。照片中,他坐在床上,旁邊打出一行字,「誰能把這個兇手送進監獄,我給他一千萬。」

 

張玉環為此很苦惱,只要這些留言還在,還能看到聽到,這個心結也許會一直伴隨著他。

 

文/攝影 本刊記者 萬小軍

圖片編輯:張旭

值班編輯:萬小軍